中新網3月8日電(金融頻道 王碩) 黃金價格走低等因素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產生了影響。中新網金融頻道對2月理財產品的發行、收益情況進行了梳理。北京理財規劃師協會會長劉彥斌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指出,結構性理財產品相對風險較高,達不到預期收益是正常現象。
理財產品發行量降26%
發行非保本產品占70%
根據wind數據顯示,2月份共有98家銀行合計發行了2281款理財產品,環比下降26.87%。其中,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發行267款、210款以及172款,發行量居前。已公布預期年化收益率的2165款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28%,環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2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保本固定型產品發行216款;保本浮動型產品發行449款;非保本型產品發行1616款,占比70.85%。
預期收益率在0-2%的產品有81款;預期收益率在2-3%的產品有37款;預期收益率在3-5%的產品有1880款,占比82.42%;預期收益率在5-8%的產品有159款,占比6.97%;預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產品有8款;未公布收益率的產品有116款。
22款產品未達預期收益
結構性產品、信托貸款類產品未達標
銀率網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共有2395款產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1873款產品中,1851款產品達到了預期收益,達標率為98.8%。22款產品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3%。
22款產品到期收益未達預期的產品中19款為結構性產品,3款為信托貸款類產品(信托貸款理財產品指銀行將投資者的錢以理財產品形式通過信托公司向指定對象發放貸款,收益率就是這些貸款的利息減去產品手續費。)
19款結構性產品中,15款是南洋商業銀行發行的匯率掛鉤保本類產品,主要掛鉤歐元/美元等主要幣種匯率,投資方向為外匯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獲得與外匯匯率掛鉤指標相關的結構性收益,根據收益條件,這些產品最終只實現中等收益,未達最高預期。
另外4款是招商銀行的產品,其中兩款為2012年11月份發行的三個月期黃金掛鉤產品。因四季度以來黃金價格走低,這兩款看漲型結構產品所跟蹤的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到期現貨價格均低于期初價格。按約定收益條款,產品只獲得3%的年化收益率,低于5.3%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對應的看跌型結構產品則實現最高收益。還有兩款為2012年7、8月份發行六個月A50中國指數基金掛鉤看跌產品,因到期表現高于期初價格,根據收益條件,產品到期獲得0.5%的年化收益。
三款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均為中信銀行發行,屬于信貸資產因存續期內貸款基準利率下調導致的正常利率調整。
專家:未達到預期收益很正常
投資掛鉤匯率的結構性產品應謹慎
北京理財規劃師協會會長劉彥斌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指出,結構性理財產品和匯率、股市、期貨、大宗商品掛鉤,都有比較長的封閉期,每款產品的設計是不同的,達不到預期收益是很正常的現象。這類產品風險相對較高,甚至有可能發生本金虧損。劉彥斌認為投資掛鉤匯率的產品應該非常謹慎,這類產品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人。
結構類理財產品由于結構性產品的浮動收益部分來源于其所掛鉤的標的資產的價格變動,因此,影響標的資產價格的諸多因素都成為結構型理財產品的風險因素。
劉彥斌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表示,信托貸款類的產品一般都能保證收益,一般情況下,銀行推出這類產品都是選擇信貸類資產質量比較好的。但也有風險,因為貸款也有收不回來的可能。信貸類理財產品與銀行的存貸款利率相關。如果銀行和客戶約定同步下浮,貸款利率下降后自然收益就下降了。(原信托合同中有利率保護約定的即借款企業的利率隨著央行利率下調而下調,如遇貸款利率大幅下調,會造成實際收益低于預期收益的情況)也要具體產品具體分析。(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