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總體來看,會議紀要顯示日本央行仍舊傾向于貨幣寬松,盡管內部出現分歧,但這并不大可能成為未來日央行持續量寬的拖累。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即在于,日本首相安倍在這個問題上態度非常強硬。安倍早先曾表示,新上任的央行行長應當與其立場一致,有能力把通脹目標設定為2%并達到這個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央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由于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安倍希望盡早把經濟刺激起來。
繼上周二十國集團(G20)在日元問題上“打太極”之后,日本央行究竟會在量化寬松政策上有何進一步舉動,著實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2月19日公布的日本央行上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盡管日本央行在1月采取了激進量寬舉措,但其內部仍舊存在分歧性看法。此外,相比當天公布的日央行會議紀要,有關日本央行行長接任人選的消息,也成為市場人士尋覓日央行未來走向的焦點。2月19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國際金融》雜志副主編袁躍東點評認為,相比日本央行內部的分歧,日本首相安倍的強硬施壓影響力可能更大一些,這意味著日本央行在貨幣寬松道路上仍將持續前進。
1月22日,日央行在本年度首次議息會議后表示,維持利率在0至0.1%不變,上調通脹目標至2%,并推出“無限量”購買資產的舉措。然而,19日公布的會議紀要顯示,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們在達成上述決議時仍舊存在不少分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兩位委員佐藤和木內登英反對將通脹目標上調至2%,理由是這并非是個可持續的通脹水平。“即便日本央行將通脹目標設定在2%,也不大可能對通脹預期帶來持續性的影響。”會議紀要如是表示。其次,9位委員中的部分委員表示,延長政府債券到期時限至5年左右,也是日本央行的政策選項之一,因為此舉能助力日本更長期國債收益率走低。不過,這個提議在1月會議紀要上并未形成任何決議。第三,會議紀要還顯示,一位委員提議立即開始債券購買計劃;不過這個提議也未能成為最后的決議選項,因為別的委員們更傾向于明年才開始這個計劃。
“從本次會議紀要來看,會議中出現的延長政府債券到期時限的提法。”有分析人士表示,可能成為日本央行更進一步貨幣寬松的注解,并可能會在未來被日本央行所采用。但是也有反對者認為,日本央行內部在通脹目標上調以及量化舉措上的分歧,可能會成為日央行進一步寬松的拖累。在2月的議息會議上,日本央行選擇了按兵不動而不是進一步量化寬松,此外,日本央行還上調了日本未來經濟評估,理由是日元最近的下滑以及全球需求恢復可能拉動日本出口。
“總體來看,會議紀要顯示日本央行仍舊傾向于貨幣寬松,盡管內部出現分歧,但這并不大可能成為未來日央行持續量寬的拖累。”袁躍東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即在于,日本首相安倍在這個問題上態度非常強硬。安倍早先曾表示,新上任的央行行長應當與其立場一致,有能力把通脹目標設定為2%并達到這個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央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日本央行內部出現分歧是在所難免的。”他說,由于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安倍希望盡早把經濟刺激起來。在內部需求難題提振的大背景下,安倍所能依賴的只能是外需老路。而要想實現日本出口強勁,一大關鍵因素就是打壓日元;維持市場對日本央行持續寬松預期則又是打壓日元匯率最直接“利器”。
事實上,自從安倍上臺以來,日元匯率已經大幅下滑,日本央行在其間所起的作用自是毋庸多言。18日安倍再度表示,購買外國債券以及修改日本央行法仍在決策者考慮范圍之內,這種表態引起當天日元大幅走軟。然而,19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卻表示,日本政府不考慮購買外國債券或修改日本央行法。不少市場人士據此認為,麻生太郎和安倍“前后腳”作出不同的表態,凸顯出日本決策者內部在選擇哪位日本央行行長繼任者上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可能會導致日本央行受壓于日本政府推行量化舉措的進程步入尾聲。在上述市場猜疑情緒驅動之下,19日早間日元逆勢轉強;而受到19日麻生太郎表態的影響,當天公布的日央行會議紀要對日元影響更是極為有限:在會議紀要公布之后,日元表現得波瀾不驚。
袁躍東表示,安倍的強勢意味著他挑選的新央行行長,必然是“跟他穿一條褲子的”,新行長自然會壓制內部有關貨幣寬松的不同意見。然而,日本決策者一旦真的把日元貶值的“閘門”無保留地完全打開之后,其帶來的內部和外溢影響可能并非是完全可控的。有報道稱,17日韓國央行行長金仲秀表示,將密切關注日本經濟政策對韓國經濟的影響。“雖然不少西方媒體很自信,日元大幅貶值不會導致貨幣戰爭,但如果日本無限制量寬持續搞下去,是必然會引發韓國等國的不滿并不得不采取應對舉措的。”袁躍東說,日元大幅貶值的舉措只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長期經濟影響來看,這無異于飲鴆止渴。而從外溢影響來看,這很可能會對周邊同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國家帶來壓力,從而導致市場混亂。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