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有數家銀行在長三角地區產權交易所掛牌,以1.2折~5折不等的“白菜價”甩賣不良資產。
針對銀行寧可犧牲利潤,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速度的做法。分析人士指出,銀行出于維持資產質量的穩定性、解決不良貸款上升和撥備覆蓋雙高的局面,在盈利能力尚可的情況下,低價拋售不良資產也是情有可原。
機構研報指出,今年銀行業將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批量資產轉讓和核銷力度將加大。長期看,若出現銀行資產質量大幅惡化的小概率事件,不排除銀行集中向AMC轉讓剝離的可能。
隨著招商銀行公布再融資方案后,多家銀行紛紛跟進。銀行再融資依然兇猛。分析人士指出,眼下最常用的股權或債券融資,將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開始,銀行利潤下降而逐漸淡出,未來或許更多依靠資產證券化來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
低價拋售不良資產/
近日,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以近1.25折的低價,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拋售自己的不良資產包;無獨有偶,今年6月浙江民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將188筆不良貸款資產包,以不足5折價格公開掛牌,將連本帶息約為3.12億元的不良資產1.5億元出售。
有銀行人士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的經濟增長放緩,令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承受巨大壓力。“低價出售不良資產的背后是不良貸款下降,銀行可以降低撥備覆蓋,提高利潤。”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葉航此前對媒體表示,其實,銀行自己追訴債務,投入成本太大,所以嘗試在二級市場尋求買主轉讓,類似的情況在國外非常普遍,但在國內相對較少。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國銀行業仍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銀行有動力維持資產質量的穩定性,較快的甩掉包袱,可以輕裝前行。
對此,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我國銀行業歷史上不良資產處置多在不良貸款生成期。2012年,隨著經濟增長的整體下行,我國銀行業不良連續下降的趨勢進入拐點,資產質量壓力初步暴露,2012年相比2011年銀行業核銷幅度增加100%。”
“預計2013年上市銀行貸款核銷倍增,維持不良貸款平穩走升。今年銀行業將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批量資產轉讓和核銷力度將加大。長期看,若出現銀行資產質量大幅惡化的小概率事件,不排除銀行集中向AMC轉讓剝離的可能。”上述研報指出。
此外,對于近日銀行以1.25~5折的價格出售不良資產包,有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價格還不算最低的。
“不良資產包業內稱為‘垃圾包’,銀行有時候1折賣給我們都有,這里面很多資產可能根本無法追回,債主跑了、廠子不在了、債權滅失了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信達資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階段,國有大行大幅核銷了歷史上的壞賬積累,并將不良資產向資產管理公司剝離,那時候打折比現在低多了。”
新標準下仍需補充資本/
隨著招商銀行30.74億股的A股配股再融資方案獲證監會核準,多家上市銀行紛紛公布再融資計劃。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013年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幾家股份制銀行提出發行減記型二級資本工具的計劃,總額超過3000億元。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 (試行)》要求銀行對住房抵押、國內銀行債權等各類資產的風險權重進行重新計提,這直接導致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普遍下降。”
中金公司估算,在新計算方法下,核心資本充足率環比將明顯下降。“預期核心資本充足率將大幅下降36bp,其中國有銀行下降48bp,所受影響最大。”
“按照9.5%/8.5%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測算,二季度末國有銀行資本缺口合計972億元人民幣,股份制銀行資本缺口合計305億元人民幣。此時發行創新一級資本工具 (如優先股和可減記次級債券)可能成為最優選擇。”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
業內人士表示,眼下最常用的股權或債券融資,將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開始,銀行利潤下降而逐漸淡出。“未來更多地還是依靠資產證券化來解決。央行此前表示,將信貸資產證券化作為常規業務來發展,促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