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日前推出的一款名叫“余額寶”的產品,在業內引發一輪互聯網金融熱潮,類似“活期寶”、“現金寶”等產品涌現。盡管這些產品有所差別,但都是通過互聯網方式開展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正以其強大的自身優勢席卷而來,它如同沙丁魚群中那條突然出現的饑餓鲇魚,攪動并促進著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在京華時報金融周刊記者采訪的一些專業人士看來,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業并不矛盾,互聯網金融攪動著金融業的格局,對傳統金融業是一個有效補充。
>>現狀
機會與挑戰并存
隨著寬帶傳輸、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的出現,互聯網與金融開始緊密結合。新浪支付副總經理戴庚在日前舉辦的2013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指出,互聯網金融背后隱藏的精神是通過“去中心化”的理念,大幅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宜信CEO唐寧認為,互聯網不會顛覆傳統金融,只是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國今天的信用環境下,很難僅僅依賴虛擬世界的相關信息進行風險防控。”唐寧認為,應當與傳統小微企業主面對面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弄清楚現金流,生成財務報表并最終促成業務。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本周二在首屆中國小微企業融資發展論壇上表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小微金融機構隊伍正在壯大,這樣基于新技術的金融變革,對中國金融板塊、金融格局的未來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對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應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從長期看,互聯網金融將弱化傳統金融的優勢地位,未來金融不同業務在互聯網金融影響下會進一步融合。”在日前召開的瀚亞資本第六屆財富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表示,互聯網金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寬廣的發展空間。但她強調,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將可能帶來相關機構的管理瓶頸。另外,互聯網金融將對金融監管提出新課題和挑戰。
>>優勢
小微企業融資捷徑
“互聯網金融深入到傳統金融關注不到的地方,互聯網一般適用的是小微,傳統金融機構適應的是‘大’。”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日前在互聯網金融推進與監管閉門會議上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巨大的空間,目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三大支撐業務是支付、P2P網貸和眾籌融資,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
在劉士余看來,互聯網金融從業務量上不會改變傳統業務,但它的思維、精神影響著傳統金融機構,也影響著消費者。“傳統金融體系和新金融體系之間整體來說是相得益彰的。”劉士余認為。
快錢公司CEO關國光日前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當傳統的金融行業和新興的互聯網行業會合在一起,整個經濟體系都將發生變革。“互聯網的開放性決定了其對中長尾市場實現全面覆蓋,降低傳統金融的服務門檻,對于產業鏈上下游數千萬的中小企業來說,互聯網金融為它們打開了一道通往現代金融服務的大門。”
“信息化時代,傳統銀行網點的服務方式將會被削弱,金融服務效率將會得到極大提高,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是生態圈之間的競爭。”關國光指出,未來,以第三方支付企業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將創造性的依靠海量數據,極大降低各類企業享受金融服務的成本。
>>觀點
亟待有效監管
任何市場,創新永遠在監管之前,但互聯網金融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要面對有效監管的挑戰。張承惠認為,當前出現的一些金融新業態打破了現有金融機構一種多層次寶塔形的銷售體系和管理體制。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管理的扁平化。但互聯網在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會遇到管理瓶頸。
“管理瓶頸的第一個就是風險控制的問題。”張承惠舉例表示,隨著大量網絡平臺的線上服務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以后,風險控制的壓力會急劇的增加。很多的P2P和一些非金融機構它做的線上業務,一開始是起步于獨立的中介,但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滿足于作為中介的一種簡單撮合,而是用自己的信用為資金需求者提供征信服務,這是有一定風險的。
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王連洲表示,目前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灰色地帶,現行監管體系無法完全覆蓋,適度的混業監管,或是未來的一個選擇,但涉及相關立法和監管體系的變化,需要較長時間,程序性問題會有很多。在他看來,互聯網金融中的許多創新還難以預測,但節省成本的效果十分明顯,尤其是對于那些網點不多的金融機構,走向網絡化服務已是大勢所趨。
“一旦所有的金融從業者都認識到互聯網背后的精神,不會簡單地把線下金融產品直接搬上來,而會重新設計金融產品,會變成真正適合在線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到了那一天才是真正互聯網的金融。”戴庚說。
(京華時報記者馬文婷 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