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楊小姐在辦理一筆250元的異地匯款時,手續費顯示的是1.25元,但實際卻按1.3元支付,這是怎么回事?對于這筆糊涂賬,楊小姐提出疑問。
記者了解到,目前工行、農行、建行、郵儲等大銀行省內異地同行匯款手續費為匯款金額的千分之五,因而匯款金額包含有50元的,手續費就會出現帶有5分的情形。上周五,記者以客戶身份去銀行進行親身體驗。
記者在一家國有銀行網點給省內異地農行賬號存入450元,柜員稱手續費為2.3元,不過記者看到業務回單顯示手續費為2.25元。記者表示異議時,對方解釋說,柜臺沒有儲備分幣,因此分幣多按四舍五入收取。記者隨后咨詢大堂經理。經理解釋說,如有攜帶銀行卡可以直接退還0.05元到卡上或者到柜臺退還0.1元。她說,客戶用卡直接轉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記者隨后來到建行網點辦理異地現金匯款,柜臺人員說手續費為2.25元,一般是四舍五入按2.3元收費,不過也不是硬性規定,客戶如有異議也可按2.2元收取。
今年4月1日起各銀行按規定均在營業網點公示收費價目表。記者走訪上述銀行網點,發現均有公示省內異地匯款收費標準,但并未提及帶有分值的手續費如何收取。記者致電銀行客服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帶有分值的手續費如何收取以網點柜臺為準。
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現在很少使用分幣,但不能說目前分幣已退出流通領域。銀行不能在未告知的情況下直接四舍五入收取。銀行也應推出相關措施,如在分幣緊缺下,可把0.05元打到客戶的銀行卡內。 一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現在市面較少用分幣,但有的網點柜臺仍備有部分分幣。實際業務過程中,帶有分值的手續費如何收取并未硬性規定,通常按四舍五入收取,但應跟客戶協商,征得客戶同意后才能收取,不然就應按實際費用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