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互聯網的馬云與馬化騰,一開始提供金融支付業務,便包含著互聯網的DNA,即“全銀行一站式”。他們與馬明哲合作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也將是全保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甚至可能就此打破目前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物理網點為基準的限制。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以馬云之阿里巴巴持股19.9%、馬明哲之中國平安持股15%、馬化騰之騰訊持股15%,攜程持股5%,以及若干行業領先的多家網絡科技公司持有剩余股份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將于近期在上海成立,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
“三馬”聯手賣保險,要點恐怕不是強強合作,不是業務互補,更不是簡單地賣保險產品、簡單地在網上提供保險服務,而是在網絡金融時代尚未完全到來之時,利用各自的牌照、業務模式和客戶資源,張開一面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上網的旗幟。
當然這是否是可行的,還有待于監管部門的批準。畢竟這不是成立一家保險公司那么簡單。
假設是成立傳統模式的保險公司,“三馬”之一的馬明哲未必用得著和另外二馬合作;而若是放棄自己互聯網的優勢和模式,另外二馬只做一家傳統模式的保險公司的投資人即可,哪怕是做新成立的保險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未必需要和馬明哲合作注冊成立一家保險公司。
相比新成立或投資其他保險公司,即使馬明哲允許他們進入平安保險,投資成本也會是相當高的,馬云與馬化騰只能參與二級市場的定向增發,或者大宗收購,而平安的股價是透明的。
就互聯網的“二馬”而言,雖然沒有直接進入過實體金融業態,但以旗下第三方電子支付(馬云的支付寶全國第一和馬化騰財付通第二)的業態方式,其實已經變相改變了金融傳統的基礎。
其意義已不完全是我們看到的從線下支付轉到線上支付的物理現象,而是支付平臺的互聯網化,所謂“全銀行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即包括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雖然都各自擁有獨立的網絡系統,可以向客戶提供線上服務,但和產生于互聯網的阿里巴巴、騰訊提供的第三方電子支付相比,這些金融機構使用的不過是自己的門戶。而由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支付平臺卻是全金融機構的,因為在這些平臺上提供的支付這一項最為基礎的金融服務,是橫跨所有線下金融機構的。
簡言之,兩匹出身于互聯網的“馬”,從一開始提供金融支付業務,便包含著互聯網的DNA:即一股腦把可以納入的傳統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全部掛在自己的平臺上,向客戶提供全傳統金融機構的一站式服務和銷售。
從這個最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出發,我們不難理解“三馬”賣的不是保險產品和服務,而是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開張。它的本質意味著未來在眾安在線這個所謂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將提供的不是一家一戶的保險產品和服務,而是全保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甚至還可以將納入其中的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信托、基金和證券),未來都從線下搬到線上去,而且將會打破目前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物理網點為基準的限制。
這才能完成平安提倡的,“無論何時何地、以任何方式、提供所有產品的”金融4A服務理念,實現它“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的最佳客戶體驗。單以平安獨家顯然是不能做到的,因為它不可能代表其他的金融機構,不過到了互聯網就一切水到渠成了。陳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