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13日指出,我國應發展多種融資手段,促進并購發展,最主要的是多運用股權基金。同時,吳曉靈建議,對于收購兼并,國家應該有明確的政策指引,監管部門應盡早出臺相關政策,尤其是在海外并購方面。
她是在出席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舉辦的第四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時做以上表述的。吳曉靈認為,并購市場不能完全依靠資本金進行收購和兼并。因此,應該允許在并購過程中運用一些杠桿手段,股權基金在這個過程當中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股權基金中的并購基金,基本上是以收購兼并企業、重整企業、提升企業的價值為目的的機構。
吳曉靈指出,并購基金也不能完全依靠資本金經營,一些股權基金也會運用杠桿,比如收購兼并的貸款。雖然中國現在也有了并購貸款,但是由于條件比較苛刻,目前運用的并不好,量也并不大。她認為,我國的信貸規模,在并購貸款方面仍有余地,特別是在“十二五”期間,結構調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銀行信貸應該予以支持。
吳曉靈表示,由于在收購兼并過程中有很大風險,所以除了運用銀行貸款,還可以用債券,包括高收益的債券。高風險、高收益的債券不宜公開發行,最好以私募發行為主,應該在有鑒別能力的合格的投資人之間發行和交易,這種交易模式有利于并購市場的融資工具多樣化。
吳曉靈指出,完善中國的并購市場要從兩方面著手:第一,要改變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國有企業的股東代表應該在企業收購、兼并重大事項的表決過程當中發揮實質作用;第二,應該在資本市場建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