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公布的經濟數據喜憂交雜,A股市場強勢創出近期新高后出現劇烈震蕩,無獨有偶,剛剛創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以來新高的美股和創出160年歷史新高的農產品領頭羊——棉花,也在近日出現大幅波動。我們認為,內外宏觀政策的沖突,是內盤與外盤、期貨與現貨幾個不同市場同步波動的主要原因。由于未來政策環境仍不明朗,市場震蕩可能還將延續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美國寬松和中國收緊
美國上周宣布超出市場預期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世界各國反映強烈。主流觀點普遍判斷,由于美國銀行業對于經濟走勢、企業盈利一直態度審慎,盡管美聯儲連續釋放流動性,但最終只是使得美國銀行體系超額儲備率連續飆升,而美國基礎貨幣增長明顯滯后,流動性并未能有效流向實體經濟,更多的可能是逐利資金不斷從美國外泄,導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不斷暴漲。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世界其他國家并不需要額外流動資金,中國、巴西等新興國家,物價已接近過熱水平;歐元區與日本也難以承擔貨幣的進一步升值。市場擔心,各國反制資金的結果,將再度引發貨幣沖突,甚至貿易保護主義。
對于中國而言,貨幣供應過度的問題一直存在。過去10年,中國M2平均增速遠遠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在新興市場中也是遙遙領先。2009年,國內M2增速達到32.35%,創出歷史新高;從中美兩國M2、GDP的對比看,2009年中國的實體經濟只有美國的1/3略強,但M2卻高出美國近5%,到今年8月末,中國M2已高出美國約17%。美元泛濫,勢必使得中國貨幣供應超速、過量的問題更加嚴重。
從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決策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未來將引導貨幣條件逐步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平回歸,市場對此解讀為未來的貨幣政策將逐漸向偏緊、收縮轉。新興經濟的領頭羊中國、成熟市場的主力軍美國在貨幣政策,尤其是貨幣供應的問題上已經出現明顯對立。
宏觀收緊與微觀沖動
三季度以來,隨著經濟見底回升勢頭的確立,決策層不斷釋放貨幣政策從緊信號,并在近月連續調整準備金率以及利率,但與此同時,新增貸款數量、外匯占款、整體貨幣供應也出現明顯的見底回升,并且呈現加速上揚的勢頭。從央行周四公布數據看,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877億元,遠高于市場4500億元的預期;當月M2同比增長19.3%,高于8、9月水平,顯示貨幣供應增速自7月見底之后,已經開始連續震蕩回升。
從微觀層面看,由于CPI連續高企,尤其在近月通脹形勢在農產品價格暴漲呈現加速惡化的背景下,盡管央行近期調升存貸基準利率,但國內實際利率仍呈現不斷下降態勢,人民幣存款已經開始明顯活化,而企業盈利的見底回升、股市期市的活躍以及賺錢效應,也使得貸款需求不斷增長。從周四數據看,1-10月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近6.9萬億元,如果以年初預設的全年7.5萬億元目標匡算,11月、12月每月新增貸款應在3000億元左右,盡管從歷史經驗看,年末新增貸款處于全年低位,但考慮到10月近5900億元的新增貸款規模,完成年初貸款指標甚至進一步緊縮的宏觀目標,困難很大。
就證券市場而言,短期之內也將面臨資金大進大出的激烈震蕩。本周以來,市場經過充分震蕩之后重拾升勢,新開戶數以及活躍賬戶數均創出新高,場外資金入市踴躍,大盤指數以及中小盤股出現向上突破。但不可忽視的是,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配股正在進行,市場面臨一定資金壓力。此外,正在韓國首爾召開的二十國峰會究竟會給全球匯率走勢尤其是美元、人民匯率造成什么影響,進而會對大宗商品形成什么樣的沖擊,市場也還存在較大分歧,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明朗之前,市場可能難以出現明確的方向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