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最新發布的針對中、農、工、建、交五大銀行的評級顯示,確認中國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發行人違約評級),評級展望均為穩定。但是惠譽方面同時指出,警惕國有銀行在迅速擴大的資產負債規模和理財產品等方面隱含的風險。
惠譽指出,這五家銀行的信用風險敞口自2008年底到2011年底期間平均增長95%,而名義G D P只增長了47%。這種差距使得人們對借款人在財務杠桿率大幅度上升情況下的償還能力產生懷疑,因此,資產質量預期將在2012年至2013年間受到更多的壓力。
“隨著存款增速放緩和流動資產進一步減少,資金吸納和流動性最近成為整個銀行業中壓力最大的領域。”惠譽分析師指出。
惠譽指出,國有銀行較大的資產負債規模意味著其可能的信貸損失也會較高,雖然國有銀行的資本金和貸款損失撥備水平以及較為穩定的盈利能力足以抵御不良貸款率上升幾個百分點帶來的沖擊,但是如果不良貸款率繼續上升,國有銀行將需要依賴政府的支持。惠譽特別提到,中國農業銀行的損失撥備水平遠低于其他銀行,該行2011年不良貸款與需特別關注貸款占總貸款規模的比重升至7 .1%,而其他幾家國有銀行為3.8%,中型銀行為3.7%。
此外,從短期來看,惠譽特別指出,中資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是其快速增長的理財產品業務。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惠譽估計銀行業中未到期的理 財產品達到10.4萬億元人民幣。雖然僅占存款余額的12%,但估計新增存款的一半是從理財產品中產生。相關負債與基礎資產期限的不匹配意味著銀行通常無法理財產品在到期日通過基礎資產獲得的現金流入償還投資者。相反,銀行通常依賴發行新產品或產品滾動發行來償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