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31日 10:27:15 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堅持做強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依托26家入園企業,完善利益聯結點,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形成從田間地頭到產品加工、再到物流運輸、農事旅游和餐飲消費的一二三產業相互聯動、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打造農業種植支撐農業加工,農業加工帶動農業服務,農業服務反哺農業種植的可持續循環的綠色健康生態產業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2015年園區實現產值上億元,其中深加工產業收入1000余萬元,旅游收入2000余萬元,帶動園區及周邊農民實現年均增收1300元。2016年上半年園區實現產值6000余萬元,其中深加工產業收入800余萬元,旅游收入1200余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5%、60%、20%。
日前,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還成功通過國家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成為全國首個通過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審的臺灣農民創業園。
一、“一產”為根本,夯實基礎
一是引進新品種。目前,已示范推廣各類農業新品種25余類150多個,其中高檔花卉苗木種植達150畝,種子種苗產業達450畝,特色精品水果種植達1300多畝,名貴中藥材生產達200畝,輻射帶動該縣農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
二是引進新技術,增強產業發展后勁。目前,園區已引進農業前沿生產技術10多項,帶動增產農產品近千畝。其中不老貝四季精品果園項目,通過引進和利用彌霧栽培、苗木智能快繁、物聯網實時遠程操控及電功能水防治植物病蟲害等農業前沿技術,使種苗培育畝產成活率提高5%以上、畝產值增加2000元。
三是集團化生產,指引產業發展方向。園區以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為方向,通過招大資、招優資,強化資金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建立健全生產到銷售的產業鏈條,開展集團化生產經營,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二、“二產”為輔助,拉長產業鏈
一是農產品加工,拉長增收產業鏈。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種類豐富的優勢,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大力培育產業關聯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面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二是自主研發,延長銷售期。園區在建好科研基地的基礎上,鼓勵企業有效利用各項現有研發資源,開展技術攻關,持續鉆研和開發新產品,延長農產品銷售期。目前園區內已有2家企業,相繼研發成功農產品凍干、“溫室套溫室”種植等技術2項,有效延遲了仙居楊梅、藍莓、草莓、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期。
三是產品變禮品,打響品牌。積極引導和規范園區內的所有企業嚴格按照國家綠色、有機標準開展生產,實現農產品品質優質化。
三、“三產”為支撐,增加農業附加值
一是開發農事旅游,打造農旅結合的樣板。近年來,圍繞“四季花海”、“四季水果采摘”兩大主題,舉辦了“牡丹節”、“菊花節”、“櫻桃采摘節”、“藍莓采摘節”、“桑葚采摘節”、“熊貓來了主題展”等系列主題活動。同時,推出農耕文化體驗游、高端科技體驗游等體驗式旅游線路。
二是開展配套服務,增加產業經濟效益。近年來,園區在挖掘農事旅游的同時,積極完善餐飲、民宿等旅游配套服務。目前,園區內民宿水閣山莊已建成,日接待游客60余人,月營業額15余萬元;德豐莊園生態餐廳日接待游客200多人,月營業額50余萬元。
三是建立“互聯網+”,發展綠色經濟特色農業。園區大力倡導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心農業,計劃依托清源物流配送中心和浙江“互聯網+”研究團隊,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將園區所有農產品及仙居特色農產品通過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微信電子商務和直銷等模式,向學校、企業、居民等營銷配送優質農產品,極大地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產業收入。
廈門海滄:臺商的“創業樂園”2016-08-31 10:19:58
藍籌網聯手“華燦夢想加”升級創業服務2016-08-31 10:19:07
廣州人才綠卡新政實施以來 臺灣在穗創業人才成功申領2016-08-31 10:15:37
濰坊支持臺灣大學生來濰創業 最高可獲300萬擔保貸2016-08-31 10:13:07
三家臺資企業入駐沈陽市三好街兩岸青年創業園2016-08-31 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