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10:02:00 來源:中國網
立夏時節,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刮起一場“清新風”,福建廈門成為旅游業界的聚焦點——第12屆海峽旅游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峽旅博會”)開幕。
33000平方米展館,1500個展位,1個旅游精品會展,7個主題活動,1個“廈金兩門旅游節”,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及海外旅游部門、旅行商等代表共聚“清新福建”,分享“旅游盛宴”。
5月5日,國家旅游局港澳臺司司長劉克智代表國家旅游局為海峽旅博會獻上一份特殊的賀禮——發布3項支持福建自貿區赴臺團隊旅游便利化措施。
這是繼2014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平潭國際旅游島,2015年4月國家旅游局出臺《關于支持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旅游業開放的相關意見》后,國家層面對福建的又一項政策扶持。
海峽兩岸的地緣優勢、“海絲起點”的機遇優勢、豐富人文與純凈自然的資源優勢、“清新福建”準確定位的品牌優勢、全省推動旅游大發展的向心力優勢等,共同凝聚成品牌化發展戰略導向,福建在傾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的實踐道路上,上下協力,左右逢源。
根據官方說法,本屆海峽旅游博覽會開創諸多之最:參展人數創歷屆之最、展會規模創歷屆之最、臺灣參展創歷屆之最,但在各省區種類繁多的旅游博覽會、交易會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潮中,我更愿意從細微之處,發現這個舞臺的內容創新與表達創意。
因為,一個高質量的行業盛會,它總是與時代熱點呼應,呈現一些新風尚和新氣象。
“名導論劍”——表達一種溫情
“黑導”、“零負團費”導游強迫或誘導購物、部分素質低劣的導游欺客宰客等現象時有發生,在社會輿論的批判聲中,旅途中“導師”一般的導游,變成了被游客處處提防,被媒體口誅筆伐的“弱勢群體”。再加上薪資待遇不高,工作強度大,不被游客理解和尊重等原因,旅游人才市場又極其缺乏優秀的導游。
正如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長鄭維榮所言,“導游是一個陽光的職業,崇高的職業”。為了給導游“正名”,更為了鼓勵優秀導游的行業自信和事業自信,讓更多社會成員參與到導游的隊伍中來,國家旅游局在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表彰1000多名“中國好導游”,并宣布要深化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從行政化、非流動、封閉式管理向市場化、自由化、法制化管理轉變,取消“導游必須經旅行社委派”的政策規定。實行導游證全國通用,取消導游年審制度,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導游的常態管理,實行動態進出機制。就在5月5日當天,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開展導游自由職業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在部分省區做試點。
在海峽旅博會上舉辦的“兩岸及港澳地區名導論劍”,讓旅游回歸到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人。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名導”代表用自己的導游生涯故事和對這份職業的價值認識進行交流,為本屆海峽旅博會傳遞了一種人性的溫情。
曾入選“全國最美導游”的廈門人霍金龍的一句“愛旅游,愛生活;有責任,肯擔當”,表達了優秀導游的一種信念和精神。相對于其他會議和活動現場而言,由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導游代表為主的“名導論劍”現場,歌聲、掌聲、笑聲聲聲入耳,但秩序井然,精氣神足,是海峽旅博會的一股清新之風。
“鄉村旅游”——交流一種鄉愁
鄉村旅游、民宿和文創商品等,已成臺灣旅游的“金名片”,其研發模式和經驗,也一直是大陸鄉村旅游開發的學習典范。
“兩岸鄉村旅游圓桌會議”是海峽旅游博覽會多年來必舉辦的保留項目,依據此平臺,開展閩臺鄉村旅游合作開發,構建兩岸在產品開發、創新、管理、文創、投融資、云端對接等九大平臺;舉辦“兩岸鄉村旅游民宿項目對接會”,搭建兩岸鄉村旅游(民宿)規劃設計、資本對接、文化創意等促進互動交流;采用閩臺“結對子”的模式,先后有5支來自臺灣的旅游開發團隊對福建11個鄉村進行開發設計和運營管理幫扶,推動福建鄉村旅游的品質化發展,其中“嵩口模式”成為全省典范。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福建考察時提出,要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而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是福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抓手,也是福建打造“全域生態旅游省”的重要依托。2015年11月1日,福建省美麗鄉村發展促進會成立,這是福建省首個以“美麗鄉村”命名的綜合性社團組織。
我在【“515”系列訪談錄】采訪福建省旅游局局長吳賢德時獲悉,“十三五”期間,福建將推動“個十百千萬”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省建成廈門、福州2個國際旅游城市,10個全域旅游縣(市),100個休閑集鎮,100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10000個具有福建特色的觀光、休閑、度假、康養、研學等各類旅游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從發展的經驗借鑒和導入,還是市場的消費需求,閩臺兩地都將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與交流。“兩岸鄉村旅游圓桌會議”僅臺灣旅游界代表就有100多人,閩臺旅游人研討的是臺灣與大陸鄉村旅游發展的不同模式,但傳遞的是同一種濃郁的“中國式鄉愁”。
“旅游+VR”——探討一種趨勢
科技與旅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可以說,沒有科技做支撐,旅游的創新發展就無從談起。智慧旅游體系的建設會隨著科技的進步持續地完善,沒有終結,只有精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是旅游交易創新、管理創新、運營創新、營銷創新的“四大法寶”,旅游城市、旅游企業、旅游景區的智慧旅游體系都在躍躍欲試。正值方興未艾時,2016年,VR技術應用強勢來襲——它不僅為旅游帶來新技術、新體驗,更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旅游創業者開辟了新空間和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旅游新產品和新業態。
“旅游+VR”高峰論壇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基于VR技術在旅游創新應用而展開的行業對話。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長吳立官認為,“VR、AR、MR技術可以提升現有旅游產品、創造新的旅游目標物、影響客人的行前選擇,增強游中體驗感,還可創新培訓方式。”
“旅游+VR”也在“清新福建”智慧旅游主題館完成了“首秀”,向游客展示“身臨其境無虛擬感”的情景式感官體驗。未來,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的“清新福建”將為每一位游客提供智慧服務。
“文創大賽”——鼓勵一種創新
旅游商品的整合研發,是當下及未來中國旅游新的增長極,近幾年來,各個區域都在以旅游商品整合研發作為重要途徑,拓展新產業空間和消費空間,也成為旅游主管部門統籌協調全域旅游大發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福建也不例外。
文創商品需要眾智成城,集大眾之靈感,成藝術之精品。“兩岸旅游文創商品大賽及講評大會”組織邀請大陸及臺灣地區具有文化內涵、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創產品在展會中進行展示和評比,并邀請兩岸知名專家學者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點評、頒獎。
征集作品涉及旅游工藝品、旅游特色食品、旅游飲品、旅游絲織品、旅游電子、旅游陶瓷、旅游竹木品、旅游個人裝備品、旅游紀念品、旅游創意設計類等10類。參選作品均具有兩岸文化內涵、地域特色,并且都是當地獲獎旅游商品,既有傳統文化,一大批老字號旅游商品,也有戶外新業態旅游裝備及文創新品。旅博會還單獨設立了360平方米的文創產品展示區,和180平方米的“清新福禮”福建省旅游商品展區進行產品展示和現場銷售。
旅游商品跟其他旅游要素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僅可以實現就地消費,還可以實現異地輸出,且每一件特色旅游商品,都是出產地文化品牌的傳播載體。
旅游商品研發不僅能夠激活地方的文化創新活力,形成體系化的文化商品研發和推廣,更關鍵的是能夠把企業、景區、老字號、手工藝者、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及新型旅游創業者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各種文化產品,各類文化從業者,在一個大戰略的統領下,實現更大更好的價值創造和輸出,從而盤活整個區域的發展潛力和創新氛圍。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海絲聯盟”——演繹一種格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在響應“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方面更有底氣,也更有優勢可發揮。
在2015年第11屆海峽旅博會上,經國家旅游局批準并在國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長等領導的見證下,福建省聯手沿海10個省份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旅游主管部門,創新性牽頭成立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承辦“首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成立“福建旅游國際推廣中心”等,這體現了福建開放、共享的發展格局。
聯盟成員代表積極參展本屆海峽旅博會,另外,韓國、泰國、比利時、意大利、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馬爾代夫、馬里亞納等9個國家旅游機構參會,是海峽旅博會海外參展最多的一屆。
聯盟成員單位秘書處福建省旅游局陳奕輝副局長認為,“‘海絲旅游聯盟’成立一年來,強化了海外市場合力營銷,提升了海絲旅游品牌在國際客源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舉辦“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年度工作會議,旨在促進“海絲”沿線地區旅游產品一體化開發與推廣,推動聯盟成員之間的區域互動與合作,構建面向全球化的旅游營銷平臺,尤其是逐步推進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交通互通便利化,借力聯盟平臺,強化海外營銷,互為客源市場,建立區域旅游合作發展機制,打造具有海上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最終實現把“海絲旅游”打造成國際知名的旅游品牌、旅游國際合作發展的重要橋頭堡和核心區。
除上述活動之外,本屆海峽旅博會還重點關注新型產品業態、旅游廁所革命成果和旅游休閑產品等,并設立專區進行展示。兩岸旅行商聯手推出精品旅游線路產品、景區門票和酒店特價優惠券等進行現場銷售,市民可以“一站購齊”旅游產品,使旅博會成為惠民利民的“旅游歡樂嘉年華”。縱觀此次海峽旅博會,達到了成果展示、經驗交流、達成共識、主客共享的效果。
建設“中國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是“十三五”時期福建旅游的戰略目標。圍繞這個整體目標,福建梳理確立了自己的品牌體系:打響一個品牌,即“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實現“三個清新”,即自然環境清新、社會環境清新、工作作風清新;實施“五個三”戰略:打造全域生態旅游省和全國生態旅游先行區,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游核心區“三大旅游區”;構建藍色海絲帶、綠色生態帶和紅色文化帶“三大旅游帶”;打造州省會城市、廈門國際門戶、武夷新區“三大旅游核”;推動旅游發展向國際化、專業化、標準化轉變,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旅游服務向優質高效轉變“三大轉變”;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省接待游客總量突破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7000億元,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突破8%“三大突破”。同時推行實施“六個100”工程和開展“個十百千萬”行動計劃。
每年一屆的海峽兩岸旅游博覽會,是“清新福建”實現這一系列品牌戰略目標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唯有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福建方能獨領兩岸旅游之清新風潮,主導海絲旅游之合作共贏!(孫小榮)
臺灣青年熱議"供給側改革" 吁兩岸企業繼續深入合作2016-05-10 09:41:00
連云港市臺辦召開在連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座談會2016-05-10 09:39:00
臺灣女生欲成立流浪貓保護中心 將公益與創業相結合2016-05-09 10:42:00
探訪欽州臺農創業園區 廣西人家門口的“寶島風情”2016-05-09 10:32:00
臺灣遇上廈門 創業不二2016-05-09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