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09:48:00 來源:人民網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去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一聲“雙創”呼吁掀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創業浪潮。乙未歲末,丙申年初,人民網IT頻 道邀請了十三位創業者給2015年寫封信。我們覺得,辭舊迎新刻,正是回首與展望的好時候。這十三封信勾勒出了一幅創業者群像,同時每一個體又自有特色, 講述著這時代創業浪潮中的意氣風發與百折不撓。
在這十三位創業者中,不乏有在2015年頗受輿論關注的O2O、P2P領域創業者。2015年被定義為中國第四次創業大潮的起點,這一年也是互聯網創業的高峰期,這其中最熱的領域集中在上門服務和互聯網金融。像功夫熊的王潤、愛鮮蜂的張贏,以及道口貸的羅川,都是這些熱門領域的行業細分先行者。
同時,他們中也有很多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手機網民數達 5.9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提升至88.9%。巨大的移動網民人口紅利讓多樂電臺劉敏、英雄互娛應書嶺、愛街曲敬魯這樣的創業者順勢而生。
此外,他們中還有傳統行業的變革者。2015年,“互聯網+”被寫入國家行動計劃,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產業變革。像陽光印網董事長張紅梅這樣的“老牌”創業者學會了擁抱互聯網,為傳統印刷業注入時代活力。
令人驚喜的是,像靈聚科技創始人張勝和思必馳創始人高始興這樣的人工智能領域先行者,仍然能夠在略顯浮躁的創業圈內抱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數年一日,專注技術深攻,以小博大。
創業是什么?回望2015,每一位創業者看似都有不同的經歷,但大都離不開忙、累、拼的感受。忙碌是光峰光電創始人李屹及其團隊的常態;愛鮮蜂張贏也說, 他們的整個團隊在2015年走路都是帶著風的,因為他們怕慢,要趕時間;三七互娛創始人李逸飛在信里寫道:“創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相反會比想象中 困難得多。”
2015年有本書在創業者圈子中被極度推崇,書名是《從0到1》。“從0到1”的過程,就是通過不斷試錯,發明新模式或產品過程,盡力證明自己是業界第 一,最終實現市場和利潤的壟斷。這一年,這十三位創業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帶領團隊努力實現“從0到1”的跨越。他們所努力成就的,絕非一時奪人眼球或曇 花一現的時髦概念,而是你未來的生活可能。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句話用來形容2015年的創業圈再合適不過。從年中開始,一股資本寒流注入創業圈。現實的殘酷逼近了創業 的本質——九死一生。很多企業風光之后因為“沒錢可燒”陸續倒下。這也讓創業者更加明晰了創業的本質,明白了創業究竟靠什么?
功夫熊的王潤說:“我們都樂于成為風口上的豬,也感恩時運的相助,但并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捕風上面。”
思必馳的高始興說:“2015年,大家都說是資本寒冬,但對真正創業者來講,‘冬天’才是常態。創業本身就是起起伏伏的前進過程,沒有經歷過寒冬歷練,很難把握住春天機遇。”
資本寒冬論有助于告誡創業者,在成功之前,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這樣的體驗正是愛街創始人曲敬魯和三七互娛創始人李逸飛口中的:創業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也是飛魚科技創始人姚劍軍和功夫熊創始人王潤口中的:創業是修行。寒冬論告誡創業者,如何迎來真正的春天,不是靠融資拿錢能夠解決的,一定是產品贏得了用 戶、模式贏得了市場。
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這同時是一個速成速朽的時代。無論怎樣,每一個親歷了2015風云變幻的創業者都值得我們最真摯的年末致敬與新年祝福。
道口貸創始人羅川在寫給投資人的信中引用了《圣經》的一句話:“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經過2015年的洗煉,創投圈在2016年勢必會更加理性。“進窄門、走長路”成了這些大浪淘沙后的創業公司最為現實的路徑選擇。
談及未來,他們有的要堅守主業,有的將大膽試錯,還有更多將目光聚焦到了國際市場。2016的大幕已經拉開,未來已來,只愿在他們這一年以及更長遠的征途上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80后創業者的2015:糾結于堅守與返職之間2016-01-08 09:44:00
創新創業大講堂 教你玩轉移動互聯網營銷2016-01-07 10:44:00
創業創新 集聚高端產業2016-01-07 10:39:00
發現創新創業藍海 新消費模式助力擴大內需2016-01-07 10:37:00
全國創新創業熱度地圖:北京喜歡O2O 廣東偏愛機器人2016-01-06 11:17:00